<< 返回星空网页博物馆
造星星云
恒星从巨大的星云中诞生:大量的星云因为引力作用而聚拢,形成旋转的球体。随着气体的不断聚拢,中心受到的引力挤压就越强烈。当这种挤压达到一个阈值时,其内部开始产生核反应,核反应放出大量的光和热,发光是恒星释放反应能量的一种方式。

因此恒星需要足够量的物质,否则其产生的引力不足以启动热核反应来产生光和热。这就是棕矮星(brown dwarf)的悲剧:它们的质量小于太阳的8%,也就是木星的大约80倍,这是恒星发光的最低物质要求。从这个层面上说,棕矮星是失败的恒星。
原恒星
一般把处于慢收缩阶段的天体称为原恒星。慢收缩开始后,中心区受强烈压缩而升温并发出热辐射,直到最后中心温度升到约800至1000万度以上,由氢原子核聚变为氦原子核的热核反应提供足够的能量,使内部压力与引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,一颗恒星就正式诞生了。 原恒星进一步形成恒星的收缩过程要持续几百万到几千万年。
恒星
接近银心的星团:这是一个有400万年历史的星团,它比Arches星团更为松散。它是银河系目前已知的最亮的星Pistol star的生成地。

Photo Credit: Don Figer (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) and NASA/ESA
红巨星和超新星
恒星在发光几亿到几十年后,中心内部的氢含量将消耗殆尽,由于热核反应的能量供应不足,恒星整体开始收缩,收缩使温度增高,紧贴在核心外面的薄层开始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,这时外层温度增高,体积逐渐变大,膨胀时,恒星的最外层变冷,并发出红光,最后生成“红巨星”。

恒星中心的能量最终会被全部耗尽,当核内的铁原子及其它重元素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,核聚变将会停止,恒星中心开始冷却,没有足够的热量平衡中心引力,结构上的失衡就使整个星体向中心坍缩。外部冷却而红色的层面变热,如果恒星足够大,这些层面就会发生剧烈的爆炸,产生超新星。大质量恒星爆炸时光度可突增到太阳光度的上百亿倍,相当于整个银河系的总光度。
白矮星、中子星和黑洞(1)
在恒星演化末期将出现三类天体:白矮星、中子星和黑洞。

恒星在核能耗尽后,如它的质量小于1.44个太阳质量就将成为白矮星。没有核能后,它靠引力收缩供能,等收缩到原半径的几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后,恒星就变成了一个中心密度很高,仅靠剩余热量发光的白色天体随着它的余热逐渐消失。表面温度逐渐降低,慢慢成为红矮星、黑矮星,就无法观测到了。
白矮星、中子星和黑洞(2)
质量在1.44-2太阳质量之间就会成为中子星。中子星是由一种叫做中子的基本粒子组成的超密度恒星。它的直径只有10千米左右,其密度特别大,1立方厘米可达1亿吨以上,自转特别快。中子星是1967年在狐狸座内发现的,由于它周期性地发出脉冲,又叫脉冲星。

如质量超过2太阳质量,则平衡状态不再存在,星体将无限制地收缩,星体的半径愈来愈小,密度愈来愈大,终于达到临界点,这时它的引力之大足以使一切核子,包括光子,都不能外逸,就象一个漆黑的无底洞,因而称为“黑洞”。
[星空网页博物馆] 版权所有 谢绝转载